在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街区,一家名为“食安坊”的社区食堂悄然走红。工作日午餐时段,周边白领与居民排队体验18元的四菜一汤套餐,而晚间则化身家庭厨房,推出亲子营养餐与长者低盐套餐。这家由南京富世昱鼎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社会餐饮试验田,标志着这家深耕机关团餐领域十余年的企业,正式开启“机关保障+民生服务”的双轮驱动新篇章。

战略升维:从B端到C端的价值跃迁
富世昱鼎的跨界并非盲目扩张,而是基于对行业趋势的深度研判。面对社会餐饮市场“网红店生命周期短、同质化严重”的痛点,企业选择将机关团餐的三大核心优势转化为竞争力:
供应链复用:依托20余个机关食堂的集采规模,实现米面粮油等基础食材成本降低15%,让“机关品质”直达百姓餐桌;
标准化移植:将机关餐饮的48道工序管控体系应用于社会餐饮,确保每份套餐的食材克重、营养配比误差率低于3%;
食安信用背书:在门店设置“阳光厨房”直播屏,消费者可实时调阅食材溯源信息,破解社会餐饮信任难题。
这种“降维打击”策略已初见成效。试点门店复购率达62%,较周边同类餐馆高出近20个百分点。

模式创新:破解社会餐饮的“不可能三角”
在南京试点门店,富世昱鼎独创“三时段”运营模型,重构传统餐饮的时空价值:
早餐时段:联合街道推出“银发早餐计划”,为65岁以上老人提供5元定制套餐,日均服务超300人次;
午市时段:主打“15分钟极速出餐”,通过预调理包与智能烹饪设备联动,满足写字楼客群效率需求;
晚市时段:转型“社区厨房”,提供家庭预制菜加热、代加工服务,单日承接家宴订单突破50单。
这种灵活的经营模式,成功平衡了“品质、效率、成本”的行业难题。门店负责人透露:“我们晚间利用机关食堂闲置产能进行预制菜生产,实现资源全天候利用。”

员工共创:让劳动者成为事业合伙人
区别于传统加盟模式,富世昱鼎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允许核心团队以技术入股方式参与社会餐饮项目。在南京江宁区新门店,5名机关食堂培养的厨师长通过菜品研发贡献度获得分红权,其中自主研发的“低脂金陵双臭”单品月销超万份。这种“反哺机制”激发员工创新活力,目前已有37道员工创意菜入选标准化菜单库。
“社会餐饮不是简单的业务延伸,而是组织能力的进化试验。”总经理王立军表示,企业每年将社会餐饮板块20%的利润用于员工技能培训,首批“复合型餐厨人才”已具备机关餐与社会餐双场景运营能力。

生态构建:从单店到社区服务网络
企业正与医疗机构、物业公司共建“15分钟健康餐饮圈”:
联合三甲医院营养科开发“慢病管理套餐”,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扫码获取专属餐食;
在社区设置智能餐柜,实现“网订柜取”的无接触配送,解决双职工家庭晚餐难题;
试点“共享央厨”模式,向社区小店开放食安检测与冷链配送服务。
这些创新已入选南京市“民生实事工程”,预计2026年将覆盖主城区200个社区。面对行业热议的“下沉市场”机遇,富世昱鼎保持战略定力:“未来三年聚焦长三角城市群,通过单店模型验证与供应链打磨,逐步向二三线城市输出标准化解决方案。”

从保障机关到服务民生,富世昱鼎的双轮驱动战略,不仅开创了团餐企业转型的新范式,更在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之间找到了平衡点。这种“既要经济效益,更要社会效益”的探索,或许正是破解餐饮行业内卷化竞争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