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州广袤的大地上,有星罗棋布的非煤矿山,但复杂的地形地貌与多变的开采环境,也给矿山安全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传统执法手段常常“力不从心”,效率低下、隐患排查不精准等问题长期困扰着监管部门。然而,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创新应用,从空中发起监管正在悄然改变这一局面,为矿山安全监管装上“智慧之眼”。
创新监管破困局,开启无人机巡查模式
“非煤矿山作业范围广、地形复杂、动态变化大,传统执法就像盲人摸象,很难全面、精准地发现问题。”省应急厅非煤处相关负责人一语道破传统监管手段的困境。
面对这一难题,贵州省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中,果断引入无人机技术,以“空中视角+智能分析”的全新模式,为矿山安全监管注入新动能。

早在2024年3月,省应急厅便率先行动,明确在当年3月至5月期间,全系统使用无人机对全省正常生产建设的非煤露天矿山和全部尾矿库,开展汛前安全巡查检查。
此次巡查如同一张精密的大网,对矿山开采、尾矿库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体检”。重点检查非煤露天矿山是否超矿区范围开采、开采顺序是否规范,以及尾矿库坝体高度、开采作业、坝体稳定性等关键环节。
省应急厅会同贵州省应急救援中心,针对现状边坡高度超过150米的正常生产建设非煤露天矿山,开展专项无人机巡查,并为各地巡查工作提供专业指导。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此次行动共巡查928家矿山和尾矿库,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企业426家,查出安全隐患725条,6家违规企业被移交自然资源部门立案查处。
这些成果不仅彰显了无人机巡查的高效性,更让监管部门摸清了矿山安全的“家底”。按照“一企一档”要求,全省更新完善了非煤露天矿山和尾矿库图像档案,为后续精准监管积累了宝贵的数据资源。
科技赋能显神威,精准执法护平安
在黔东南州,无人机早已成为矿山安全监管的“得力干将”。“无人机打破了传统人工巡查的诸多限制,让安全监管工作变得更高效、更精准。”黔东南州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邓成松对无人机的优势赞不绝口:无人机凭借灵活的机动性,能够深入矿山各个角落,实现全矿区无死角检查,精准识别台阶留设、边坡清理、裂缝等问题隐患。
更为关键的是,无人机在证据固化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以往执法记录仪和相机拍摄存在视角局限、前后对比不明显等问题,而无人机拍摄的高清影像,结合坐标及时间信息,能够形成完整、科学的证据链。
2024年,黔东南州应急管理局通过两次无人机巡查拍摄的照片对比,成功锁定一家企业的掏采违法行为,该行为构成重大事故隐患。依据无人机提供的有力证据,属地应急管理部门依法对企业实施行政处罚。全年,黔东南州对75座正常生产建设露天矿山开展无人机巡查,发现170项问题隐患,有力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

同样尝到科技甜头的还有黔南州应急管理局。“以前人工检查一座矿山,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现在有了无人机,2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大大减轻了监管人员的工作负担。”黔南州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感慨道。
无人机不受地形地貌限制,能够从俯视、正视、左视、右视等多个方位拍摄,立体呈现矿山真实状况,帮助监管人员迅速对比设计和规范要求,全面识别问题隐患。2024年,黔南州通过无人机巡查146座露天矿山和尾矿库,发现125条隐患和问题。
今年起,黔南州更是将巡查频率从1年1次提升至一季度1次,借助无人机持续规范矿山企业开采、建设行为。同时,要求矿山企业逐矿建立图像档案,并每季度报送更新后的相关图纸,通过图纸与矿山图片比对,实现对矿山现状的实时掌握。
三维建模升级,智慧监管赋能应急新体系
无人机在露天矿山监管中的应用不断升级,三维建模技术的引入,更是将监管效能提升到新高度。
贵州省应急救援中心相关负责人形象地将无人机称为飞起来的“监管之眼”,它能够深入人工难以到达的高危区域,如边坡临空面、爆破残留区、塌陷带等,避免监管人员暴露在落石、滑坡等危险中。同时,利用空中视野优势,无人机巡查消除了常规检查的盲区,大幅提升检查效率,实现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2025年1月起,我省使用无人机对全省正常生产建设露天矿山开展航拍巡查,并建立三维模型。与传统二维模型相比,三维模型具有更高的分辨力,能够快速、高效地完成高陡边坡和大面积露天矿山信息采集。
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精准监测露天矿山的边坡稳定性、开采范围等关键指标,使隐患排查更加精确。
无人机三维建模技术优势显著。一方面,它降低了隐患排查成本。相较于传统人工测量和监测,该技术成本低、操作便捷,极大减少了人力和时间投入。另一方面,提升了决策的科学性。三维模型能够真实还原矿山实景,克服二维图件在空间信息表达上的局限,尤其适用于矿体与矿界不规则、地形变化大的复杂情况,帮助监管人员直观、准确地了解矿山动态。
在尾矿库监管领域,三维建模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尾矿库三维模型可直观展示地形、地貌、坝体结构等信息,精准计算库容、堆积高度等参数,便于监管人员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在发生溃坝、泄漏等紧急情况时,还能迅速模拟事故情景,为应急决策提供有力支撑。这标志着矿山安全监管迈向智能化、精准化的新阶段。
从创新监管手段到科技赋能执法,再到三维建模升级,贵州省在非煤矿山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中,通过无人机技术的深度应用,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监管体系。这一从空中发起的精准执法行动,守护着矿山的安全。
(文章转载自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