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雪糕大肠菌群超标:冰凉甜品下的卫生隐忧与防控关键

2025-10-14 14:44:19 admin 0

雪糕作为老少皆宜的冷冻甜品,其安全核心在于 “低温锁鲜” 与 “卫生可控”。但看似冰凉的口感背后,却可能隐藏着微生物污染的风险 —— 大肠菌群超标便是最常见的 “卫生警示信号”。2025 年 10 月 6 日,香港食物安全中心的一则通报引发关注:从荃湾两间零售店铺抽取的两个雪糕样本,大肠菌群含量分别达每克 1600 个和 330 个,远超每克不超过 100 个的法定上限。这并非孤例,2024 年 12 月至 2025 年 6 月,香港已先后曝出舒芙蕾品牌 “fufuland”、蜜雪冰城等门店的雪糕样本大肠菌群或总含菌量超标事件,最高超标达 690 倍。这些事件共同指向一个问题:冷冻甜品的卫生防线为何频频失守?

一、事件简述:个案与共性问题叠加的卫生危机

2025 年 10 月 6 日,香港食安中心通过恒常食物监测计划发现,荃湾两间零售店铺的雪糕样本存在大肠菌群超标问题:其中一个样本含量为每克 1600 个,超出法定上限 15 倍;另一个样本为每克 330 个,超标 2.3 倍。根据香港《冰冻甜点规例》(第 132AC 章),此类超标已构成违法,最高可处 1 万港元罚款及 3 个月监禁。

事件曝光后,食安中心立即采取措施:要求涉事商户停售并弃置相关产品,对负责人及员工开展食品安全教育,同时责令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值得注意的是,此类问题在香港冷冻甜品市场并非偶发:

• 2024 年 12 月,“fufuland” 香港九龙湾分店的牛奶味雪糕样本大肠菌群达每克 6.9 万个,总含菌量 120 万个,分别超出上限 689 倍和 23 倍,后续抽检的奶茶味雪糕也同步超标;

• 2025 年 6 月,沙田好运中心的蜜雪冰城门店雪糕样本大肠菌群为每克 170 个,总含菌量 7.5 万个,双双超标;

• 同期,沙田一冰冻甜点制造厂的开心果味雪糕、鲗鱼涌一厂的黑朱古力味软雪糕也因微生物指标超标被通报,其中后者总含菌量达每克 230 万个。

二、事件解读:超标背后的卫生漏洞与风险链条

(一)污染源头:从原料到销售的全链条隐患

大肠菌群作为 “卫生指示菌”,其超标意味着食品生产、加工或储存环节存在显著卫生缺陷。结合香港多起事件分析,核心污染源头集中在三方面:

1. 生产环节的交叉污染:雪糕制作依赖搅拌机、冷藏柜、模具等设备,若清洁消毒不彻底(如搅拌机内壁残留奶渍、冷藏柜密封条滋生霉菌),极易成为细菌温床。“fufuland” 事件中,同一门店多款产品连续超标,便暴露了设备清洁不到位的问题;

2. 人员操作的卫生疏漏:操作人员未按规定佩戴手套、口罩,或手部消毒不规范,会将肠道菌群直接带入产品。香港食安中心在多次调查中均强调 “对员工开展卫生教育”,侧面印证人员操作是高频隐患点;

3. 原料与包装的隐性污染:部分中小型商户为降低成本,使用未达标乳制品或受污染的果料,而包装材料若储存不当(如露天堆放),也可能成为污染载体。

(二)健康风险:从 “卫生警示” 到 “致病隐患” 的递进

食安中心虽明确 “大肠菌群超标不直接等同于食物中毒”,但这一指标超标暗藏双重风险:

• 直接危害:严重超标时,细菌代谢产生的毒素会破坏雪糕营养成分,加速腐败变质,食用后可能引发腹泻、腹痛等消化道不适,婴幼儿、老人等敏感人群症状更明显;

• 间接风险:大肠菌群与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等致病菌的污染路径高度重合,其超标意味着产品存在致病菌共存的高概率。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医生王非指出,此类食品可能诱发急性肠胃炎,甚至出现呕吐、发热等症状。2024 年 “fufuland” 事件中,样本总含菌量达每克 120 万个,已远超 “卫生欠理想” 的范畴,属于严重污染。

(三)监管与行业的双重挑战

1. 监管检测的时效性局限:香港食安中心主要通过 “恒常监测 + 事后追溯” 开展监管,但雪糕等冷冻甜品保质期短(通常 1-3 个月),检测周期需 3-5 天,可能导致问题产品已售罄才出结果,如蜜雪冰城事件中涉事门店在通报后仍正常营业;

2. 中小商户的卫生意识薄弱:部分零售店铺和小型制造厂缺乏专业卫生管理体系,对 “设备每日消毒”“原料溯源核查” 等基础要求执行不到位,甚至认为 “冷冻能杀菌”,忽视过程管控;

3. 连锁品牌的管理漏洞:“fufuland” 事件暴露出连锁品牌对香港合作方的管控不足,内地总部需通过 “委托第三方检测” 补救,反映出异地门店卫生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三、事件总结:卫生防线的构建与长效治理方向

香港多起雪糕大肠菌群超标事件,本质是 “过程卫生失控、监管响应滞后、行业意识薄弱” 共同导致的食品安全隐患,其核心教训与治理方向可归纳为三点:

第一,事件本质是 “细节失守” 引发的信任危机。雪糕的低温环境虽能抑制细菌繁殖,但无法杀灭已存在的微生物 —— 从搅拌机清洁到员工洗手,任何一个卫生细节的疏漏,都可能让 “冰凉甜品” 变成 “细菌载体”。此类事件反复发生,不仅损害消费者健康,更削弱公众对冷冻甜品市场的信任,正规企业的合规成本也可能被违规者稀释。

第二,暴露的核心问题需 “精准施策” 破解。针对此次及过往事件,香港食安中心已形成标准化处置流程:停售弃置问题产品、开展卫生教育、要求清洁消毒,若证据充分则启动检控。但长效治理还需加码:一方面应推广 “快速检测技术”,在大型商超和连锁门店配备便携式微生物检测仪,实现 “即时筛查、当场拦截”;另一方面需强化 “飞行检查”,重点抽查中小型商户和连锁品牌异地门店,避免 “通报整改 - 问题复发” 的循环。

第三,全链条防护需 “三方合力” 推进。保障雪糕安全离不开企业、监管、消费者的协同:

• 企业端:需建立 “原料溯源 - 设备消毒 - 人员培训 - 成品检测” 全流程卫生体系,连锁品牌应实现 “异地门店卫生标准统一”,如 “fufuland” 后续启动的第三方检测和自查整改可作为参考;

• 监管端:应完善《冰冻甜点规例》配套细则,明确 “清洁频率、消毒方法” 等操作标准,同时将超标企业纳入信用黑名单,实施 “多次违规禁业” 处罚;

• 消费者端:选购时需关注 “门店卫生状况”(如设备是否整洁、员工是否戴手套),优先选择连锁品牌或有 “卫生评级” 的商户,若食用后出现肠胃不适及时就医并举报。

冷冻甜品的安全,终究藏在 “每一次消毒、每一次洗手、每一次检测” 的细节里。唯有将 “卫生标准” 贯穿生产到销售的全环节,才能让消费者咬下的每一口冰凉,都兼具美味与安心。

地址

南京江北新区丽景路2号软件园研发大厦A座8楼(整层)

邮箱

maxun@leniucn.com

电话

025-85303775 /工作日8:30AM-17:30PM

首页
新闻
产品库
企业库